8月的新疆,瓜果飘香。全国最大的蟠桃基地——一四三团盛产的“古丽巴克”和“莎阿娜”蟠桃开始穿上漂亮的“嫁衣”,“远嫁”上海、北京、广东、香港等地。
一四三团地处天山脚下,这里的蟠桃个儿大(每个250克至300克)、外观艳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果实中富含多种营养成份,有丰富的可溶性糖、粗纤维,并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还具有药用价值,其根、叶、花、仁可以入药,具有止咳化瘀、清热养颜、补心活血、润肠通便等功能。此外,蟠桃还可以加工成桃脯、桃酱、桃汁、桃干、桃罐头等制品。
一四三团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种植蟠桃,从八十年代初起开始规模化种植。如今,蟠桃种植总面积发展到1.2万亩,挂果面积近7000亩,年总产9000多吨,产值近6000万元,给果农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蟠桃产业已成为该团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得天独厚 发展蟠桃产业
近年,一四三团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发展蟠桃种植业,使蟠桃逐步走出了团场,迈出了新疆,打入了国内市场。2000年10月,该团被命名为“中国蟠桃之乡”。通过近20年的选育,团场于2000年培育出早熟蟠桃品种,被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新蟠一号”。团场还从内地引进了早熟品种“早露”、晚熟品种“秋露”、美国“黑桃皇后”等新品种,并于2001年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古丽巴克”“莎阿娜”商标,统一设计制作了包装箱。2002年3月,该团成立了特色蟠桃种植协会;产品通过绿色认证,实现了精量包装,逐步扩大在北京、上海等地区的销售量。
目前,8连、9连、10连、石南农场农1连已形成了家家户户种蟠桃,桃园和小家庭院种植相结合的良好发展势头,蟠桃成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
借力蟠桃 带动旅游产业
今年4月中旬,记者在一四三团桃园里遇到了承包户王秀萍。她正忙着侍弄桃树。她说,一四三团蟠桃知名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近几年深入挖掘蟠桃的文化内涵。
王秀萍说,七八年前,蟠桃每公斤卖价只有1.5元至2元钱,每亩地除去成本所剩无几。自从八年前举办了第一届桃花节后,一四三团蟠桃的名气逐渐大了起来,吸引大量疆内客户纷至沓来。
2006年,一四三团桃源旅游景区负责人面对桃园上空飘逸的淡淡花香连同那娇艳的花朵,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能不能举办一个桃花节,借桃花之名,打造一个新的旅游品牌?
于是,没有政府部门组织,也没有任何经费,2007年4月,第一届桃花节在民间生根发芽了。桃源旅游景区负责人和几个喜欢桃花的“花痴”,自发组织举办了桃花节。散步在桃花丛中,一边饮酒,一边笑看花开花落,一份诗情,一份画意,就这样在桃园里弥漫开去。
然而,正是这桃花节,让人们感受到了桃花独具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赏花。一四三团也看中桃花中蕴藏着的商机。如何进一步提高桃花的知名度、美誉度,让它成为石河子的一张旅游名片?于是,从2010年开始,一四三团每年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大规模、高规格地举办桃花节。渐渐的,“桃花节”成了石河子乃至周边县市的一大盛会。
一四三团的决策者们看得更远。他们谋划着要将“桃花节”打造成八师石河子市独有的品牌,使之成为石河子乃新疆独有的旅游资源。
第八师石河子市旅游部门以高起点、大手笔的规划,得到了自治区旅游局、兵团旅游局的认可。于2013年4月20日开幕的第七届桃花旅游节,不再是石河子人自己的舞台,而成为自治区旅游局、兵团旅游局和石河子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大舞台,并响当当亮出了自己的金字招牌:第七届中国新疆(石河子)桃花节。
在今年桃花盛开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来一四三团赏花的游客就达到了7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过亿元。该团各饭店、宾馆生意火爆,出租车、加油站营业额成倍增加,桃源旅游区的餐饮房间每天早早地就被预订完。农家的蜂蜜和桃木剑、桃木斧头等工艺品成了抢手货。
声明:
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