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脚步
北京城,已套上了第6个大呼啦圈,且环距越来越大。没人再把城市当棋枰,视自己为棋子了。城市的态势只能用涟漪来形容,且是巨石“扑通”激起的那种。成对急剧的放扩,没人敢吹嘘熟悉每一条波纹了。
处处见大—正让城市削掉双足,脚步日渐枯萎。我们腿脚的使用率已低于人体其他部位,它甚至很少被放置到地面上。“有足而不用,与无足等耳。”一个天天乘车踏板、周旋于电梯者,与轮椅上的人差不多了。
点与点之间的遥远,让我们望而却步,不得不折叠起双足,换之以轮胎和轨道。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
由于“脚”和“历程”之间的逻辑驰散了,“人生脚步”这个词,正丧失其象征性。城市无法用脚步来丈量,人生也不再用脚来记录。大城市许多人上下班就要用三小时来坐车,我们最有效的生命时间,虚掷在了路上。有位法国学者访问了几座中国的城市后感叹:“它们太大了,每一次进入我都忍不住发抖。”
设计师丹尼.贝尔说:城市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个心理状态,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那些街上路灯下的晨跑者、蹦蹦跳跳上学的孩子,哪里去了呢?那些笑逐颜开、边走边聊的早班人、那些按时回家的自行车铃声、那些用脚步生活的人,怎么都不见了呢?美好的地方应该是养脚的地方,诗意的城市应该是漫步的城市。什么时候,漫步重新成为城市的主题,人们心甘情愿地安步当车?
给双足一块有力量的落点吧!
声明:
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