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间谍盯上“破烂王” 雇其到涉密单位收废品

监狱警察 2014-12-6 819


2014年12月06日 13:55 观察者网

青岛军港周围高楼林立,一睹辽宁号真容只需要一个好天气(资料图片)

废品里大有玄机(资料图片)

  近年来,境外间谍对我国进行的侦查活动愈加频密,策反、渗透以盗取情报的方式也日益复杂化、网络化,军事秘密安全形势尤为紧张。而难以想象的是,走街串巷的“破烂王”——废品回收人员也会成为他们的目标,境外间谍企图从涉密单位的废品中寻找对他们有价值的东西。
  山东青岛,一名男子在夜色中潜伏到我军航母基地周围,暗中观察着军舰的停泊和进出港动态,并通过电话和网络不断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境外某间谍。
  广东东莞,李某一名联系热络的“网友”突然抛出金钱诱惑,让他偷偷地向国家图书馆订购了大量只有境内专业人员才能订购的军事类书刊。从此,李某开始走上了泄露国家秘密的道路。
  湖南湘潭,少年张某接到一个神秘的快递包裹,他摸出包裹中夹藏的存储卡,并对里面的加密资料进行处理,用电子邮件悄悄发往境外,充当了泄密情报的“传递员”。
  这些并不是谍战剧中的场景,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件。近期,我国媒体连续披露了数起普通中国公民被外国间谍拉拢、策反的案件。
  普通人也会成为间谍的策反对象。间谍,这一看似古老而遥远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中。
  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引起舆论的广泛热议。针对间谍策反的相关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教研部于巧华教授、裴士连博士。
  记者:于教授,裴博士,非常感谢二位接受我们的专访。近期我国媒体披露了多起普通中国公民被外国间谍拉拢、策反的案件。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原来间谍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在你们看来,哪些人容易成为境外间谍拉拢和策反的目标?
  于巧华:过去境外间谍机构策反的对象主要是掌握国家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机密的相关人员。目前,境外间谍策反活动的目标群体正在由这些专业人士向普通公民扩展。现在一些不掌握秘密的普通公民也可能被策反,成为替境外间谍搜集情报的“棋子”。
  从公开的间谍窃密案件来看,被策反、雇佣的人员有企业员工、高校学生、打工者、军事发烧友等,范围比较广泛。
  记者:看来普通公民也有被间谍策反的风险,那么这些不掌握秘密的人为什么也会被境外间谍盯上?
  裴士连:有些人虽然不掌握秘密,但是间谍可以慢慢去发展他,雇佣他去搜集需要的情报。比如今年4月被山东省国家安全机关抓获的曹某,就是接受境外间谍指令去偷拍航母基地照片,这是境外间谍惯用的伎俩。
  当然,这些被境外间谍盯上的人必须有接近情报源的机会。比如,有些间谍会雇佣去涉密单位收废品的人员,企图从废品中找到一些对他们有价值的东西。
  前两年在上海,某国驻华领事馆人员专门在高档酒店宴请一名在领事馆内做家政的中国员工,并以提供旅游机会等条件诱使其打听一些消息。这个家政员工觉得不对劲,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她的丈夫是名退役军人,一听非常警惕,立刻让妻子拒绝了领事馆的要求。通过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知道,境外间谍的情报黑手几乎是无孔不入的。
  记者:从披露的案例来看,个别高校的学生也成了境外间谍的目标。
  于巧华:个别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社会经验不够丰富,有的还需要寻找一些经济来源以支持学业。境外间谍便用做兼职、发调查问卷之类的名目去吸引学生,给的酬金也很高,这个时候就有人动心了。比如,哈尔滨一大学航天专业硕士研究生常某某由于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为间谍搜集情报和内部资料50多次,接受“经费”20多万元。他的这种违法犯罪行为,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还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间谍刚开始提的要求一般都比较简单。他们先让学生去图书馆查查资料,或者搞个调研,照样提供丰厚的酬金,慢慢让其产生依赖,然后再安排搜集、窃取情报的任务。实际上这时候学生已经有把柄握在间谍手里,如果想退出,对方就会采取威胁讹诈等手段逼迫学生继续为他们效力。
  境外间谍拉拢大学生还有几个原因。比如某些大学生在高校里能接触到经济、技术、材料等领域的资料,个别学生参与的课题、项目对间谍来说也可能有价值。而且间谍有可能介入个别学生的求职过程,鼓励其报考涉密的部门。

(新浪军事)



最新回复 (1)
全部楼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