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文学《警察生涯》连载8(组织人员在街道画宣传画、搞街史,轰动一时。)

马卫东 2014-9-10 2534

本帖最后由 马卫东 于 2014-9-10 14:56 编辑


我分管的居委会是铁树斜街居委会,它原来叫李铁拐斜街居委会,随着李铁拐斜街改名叫铁树斜街它也就改叫铁树斜街居委会了。这个居委会在大栅栏地区算是比较大的居委会,全居委会有两条胡同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是铁树斜街,中间向南连接韩家胡同的是大外廊营胡同,这两条胡同共有居民700多户3000多人。铁树斜街居委会位于大栅栏街道的中西部,东北边与大栅栏西街也就是原观音寺街相连,大栅栏西街往东相连的就是有名的大栅栏商业街;西北边与樱桃斜街接壤,再往北就是有名的杨梅竹斜街;西南边与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连接,是个东北边直通大栅栏商业街,西南边与“八大胡同”中的好几条胡同相通,再往前可直通虎坊桥这一交通枢纽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仅次于大栅栏、珠宝市、大栅栏西街、廊坊一、二、三条之后的又一条繁华的街道。

那时的铁树斜街经过“文化大革命”三年的洗礼,已经面目全非已没有一点繁华劲儿了。原有的商铺早已被砸烂不复存在,那些大大小小的资本家、小业主也都统统被打倒靠边站了,原先的繁华换成整天喋喋不休的革命口号和成天的学习与大批判。我就是在那种情况下下放到派出所分管铁树斜街居委会的户籍工作的。

我来到居委会最初几个月都是和师傅王恩余一块下去,一起和居委会的领导开会,一起深入到居民家中查户口,一起找重点人谈话教育······后来一切都初步熟悉以后,大老王就让我单独下去工作了。开始我整天下到居委会深入到居民院里熟悉人口情况特别是重点人口情况,慢慢地我就发现有些重点人身上都怀有各种绝技,如有的能写,有的能画,还有的能干些其它的绝活,但他们都被打倒了靠边站了,每天除了参加大批判会或打扫街道卫生外就无所事事,他们的一技之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我就想如果能把他们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这样既可以通过参加活动使他们接受教育又使他们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国家作出贡献。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和居委会的几位主任一说,她们都表示同意表示支持,于是我说干就干立即行动。

我先找到铁树斜街一个姓李的“历史反革命”,这个人有40 多岁,历史上在国民党旧军队里干过,能够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被群众揪出打倒后,开始还参加几次批判会,被揪斗过几次,后来人们的眼光又都集中到揪斗批判问题更严重的人身上,于是这位李姓“历史反革命”反而没人顾得上了,他就自觉地承担起打扫街道,打扫胡同里的几个公共厕所的卫生任务。这次我找他让他组织两三个能写会画的靠边站的人员在铁树斜街空白的街道墙面上画几幅革命壁画,宣传毛泽东思想。他一听说有这么好的任务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兴奋地把任务承担下来。我让他先画一幅毛主席词卜算子咏梅的词和画,如果成功了再组织画其它的画,他满口答应下来。

他先组织人把3、4米的墙面刮光用石灰砌平,然后在上面先画上梅花的草稿再在草稿上着色,几遍颜色下来,一幅傲然挺立傲视冰雪婀娜多姿的梅花展现在人们眼前,待他们用行书将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词抄在上面之后,一幅美丽耀眼的毛主席的词配画就耀然墙上,成为铁树斜街上一道耀眼的风景,顿时引来无数的行人驻足观看。。我见第一幅画成功了就又让他们在其它空白的墙面上画,这样先后画了4、5幅,有画风景的也有画人物的,画得非常逼真非常生动非常成功,人们常常在墙画前观看,夸赞画画得好,字也写得漂亮,特别是内容切合当时的形势。慢慢地铁树斜街组织被打倒人员画大型壁画,既美化环境又能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达到教育他们的目的的做法在大栅栏地区传开了,人们纷纷到铁树斜街参观学习,我们轮流向来访的各个居委会的领导、各位来宾介绍情况。那时我和我们居委会的几位主任简直成了名人!

组织有关人员在街道两则的墙壁上画宣传画,这是我在近40年后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才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的墙上发现有当年我们铁树斜街居委会类似的宣传画,这些宣传画大小和铁树斜街居委会的差不多,但这些画都不是现画的而是在大幅的特殊纸张上印刷好的,你只要在空墙上张贴好就行了。可我们那些墙壁上的宣传画,却是几个大活人费了好几天工夫用笔直接画上去的,可见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意识,我们的做法还真有些超前!

又过了些日子全街道都在搞清理阶级队伍,我们派出所全力配合这场运动,大家把居民档案特别是重点人口的档案找出来查他个祖宗三代,从中找出阶级敌人来。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后期我想到现在正是组织被打倒的人员搞街史的好机会,搞清楚街史既有利于清理阶级队伍的深入开展又有利于全面了解街道的人文历史,有助于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就跟居委会主任高贵银详细说了自己的想法,她表示全力支持全力配合我的工作。于是我就从铁树斜街和大外郎营胡同里被打倒的几十人中挑选出十几个问题比较轻,有写作能力,年纪较小,身体健康,又有一定的调查能力的人组成《铁树斜街历史沿革情况》写作组,组长由铁树斜街一位姓戴的资本家担任,我直接负责这项工作。

老戴那年有50多岁,大学毕业,解放前开一家不大不小的工厂任厂长,解放后公私合营时工厂全归公了,他就当了一名副厂长,直到“文化大革命”被揪出靠边站。老戴对自己的历史早就有清楚的交代,而且态度端正,他在被打倒靠边站的人员中算是最能写的,他经常向居委会写一些思想汇报,写的还算不错,语句通顺,形容得当,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我先找他谈话单独向他交待任务,他听后异常高兴,一再表示一定积极协助政府搞好这次街史的调查写作,肝脑涂地,在所不辞。随后我把其他十几个人找到一起开会,我作了动员幷讲清调查写作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注意事项,治保会主任则讲了这是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一定要好好表现自己,别辜负政府的信任之类的话。他们都表示绝不辜负政府的信任,一定坚决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街史的工作大体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调查,就是把每个院的历史一户一户往上倒推,直到倒推到通过各种方法也查不出来是谁住过那里为止。第二步是写作,就是把调查结果用文字给它写成文章最后编成书。这两步的关键是第一步,如果把调查搞好了搞丰富了,书就好写好编多了。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查上。我们采取“双管齐下,合二为一”的做法,由我负责查阅每门每户的户口底票,能追溯多远就追溯多远,直到再也找不到户口登记底票为止,我把这些户口底票情况抄下来备用。这是一“管”。另一“管”就是由老戴负责,带领其他十几个人分成若干小组直接深入到居民院中一个院一个院地找居民座谈,特别是院里的老年人绝不落下,让大家仔细回忆这院都有谁住过,老人也可以回想听谁说过谁都住过此院,负责调查的人再深入寻找这个人了解情况,直到没有了调查线索为止。调查小组有侧重询问情况的有侧重记录的,每次座谈了解情况之后负责记录的人就进行初步整理,然后再和我查阅的户口底票情况结合在一起,再加以整理,一个院的院史就初步搞出来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合二为一”。我们就是这样一个院一个院的调查,一个院一个院的访问,一个院一个院的搞出院史,最后再将每个院的院史集中到一起,街史的雏形也就出来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全居委会一百多个门牌的院史都搞出来了,我就和居委会主任高贵银一起找老戴具体研究街史的写法,我提议街史里先搞个铁树斜街居委会的概况,综合介绍铁树斜街居委会的情况,然后再分胡同从一号开始写,写完一条胡同再写另一条胡同,他们都表示同意,最后决定由老戴执笔。于是老戴就把每个院的院史和相关资料带回家去,闷在家里一写就是半个多月,待到老戴将《铁树斜街历史沿革情况》完整地交到我手里的时候,我看到老戴的脸瘦了一圈,眼睛也红肿了好多,人像刚得过一场大病一样憔悴极了!我心疼地握住老戴的手说:“你辛苦了!”老戴紧紧握住我的手连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值得表扬!”

这本街史记载了铁树斜街的历史渊源和每一个院住户的演变,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北京刚建都时铁树斜街也就是当时的李铁拐斜街的由来及传说,而有名有姓的住户是从清朝末年北京开始有了户口记载时算起,有的院一户一户记载得比较全,有的院限于当时了解情况的条件限制,记载得就有遗漏。通过历史沿革的调查使我开阔了眼界了解和掌握了很多过去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情况。比如在铁树斜街中段路南有一个两层楼的大杂院,里面住有百十来户居民,是铁树斜街最大的大杂院之一,我过去以为它就是一个普通的大杂院,没有什么特别的,一搞调查才知道它在解放前是远近闻名的“留香饭店”所在地,它当时是北京南城有名的大饭店之一,饭店里有多处日本国的和国民党的军统的中统的,以及美国的、英国的、德国的和苏联的间谍特务据点,它是各国间谍特务在北京南城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特别在日本统治时期各方面间谍特务活动十分活跃,“留香饭店”就成了各国间谍斗争的战场。它和现在还存在的位于铁树斜街西部路南的“远东饭店”都是解放前北京南城有名的饭店,两座饭店东西遥遥相望形成犄角之势。如今人事全非,“留香”却没有留住,“远东”还真的遍布远东了。从1940年远东饭店建成营业到现在,越发展越好,它住宿的旅客遍布世界各地,2008年“远东”又全面进行了大修,软硬件都焕然一新,集餐饮、住宿和娱乐于一身,现在是国家二星级饭店,不知道以后“远东”会不会再往远东甚至更远的地方发展,会不会创造出新的更辉煌的奇迹?

通过街史使我了解到解放前我的责任区里住过很多名人,像艺术大师梅兰芳、谭富英,一代名妓赛金花等。解放后在这里住过的有前世界女子跳高冠军郑凤荣等。他们有的在这里住了几十年,有的住了一、二年,更有的仅仅住了几个月就由于种种原因搬到了别处。

而且,通过街史使我更加了解了我的责任区在以前是多么繁华多么热闹。铁树斜街的前身是李铁拐斜街,顺着李铁拐斜街东北方向走向往前走可直通大栅栏商业街,往后走可直通东、西琉璃厂和虎坊桥十字路口。李铁拐斜街虽然不像大栅栏商业街那样满街全是店铺,也不像观音寺街那样一半以上门牌都是店铺,但起码也有四分之一以上的门牌是临街店铺或者是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那时在李铁拐斜街上有小吃饭馆,有古玩玉器,有浴池理发,有副食百货,有饭店宾馆,有搞印刷行的,有卖石灰水泥的,也有买卖土产山货的等等五花八门卖什么的都有。更有不少皮包公司混在其中,冒充有钱人成天招摇过市坑蒙拐骗。白天的时候这里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人们成群结队的从大栅栏商业街往西南逛过来,穿过观音寺,来到李铁拐斜街,这时走渴了走累了就进小饭馆吃顿饭歇一歇脚。有钱的就来到“留香”或“远东”,叫上一桌山珍海味,吃饱了喝足了开间房间美美地睡上一觉。到了晚上这里更是灯火辉煌,逛完大栅栏商业街的人们从这条街上匆匆走过,年轻的恋人们互相嬉闹着,不肯快步离去,一些中年妇女也在一些店铺里徘徊,买着自己想买的物品。那些附近陕西巷、石头胡同和韩家潭“八大胡同”里的妓女们则充分利用夜色的掩护,浓妆艳抹、花枝招展、成群结队地站在各个胡同与李铁拐斜街相通处,等待着过往的男客,拽住一个就往胡同里跑,吓得经过此地的男人们都躲得远远的,不敢靠近她们。这一切常常引起我的深思,我喜欢这里的繁荣这里的热闹,也希冀着瞳憬着我分管的这条街道能比历史上的李铁拐斜街还繁华还热闹,但我憎恨那些间谍特务,厌恶那些不劳而获的妓女,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罪恶,没有了丑恶那该多好啊!

当然这本街史现在来看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首先是资料欠缺,受当时各方面条件限制,很多情况仅凭户口底票和找居民座谈是不行的,有相当多的资料得靠查阅档案来解决,当时各种档案馆都被查封了关闭了,根本无法去查;座谈上来的情况也无处去核对。其次街史写得也太简单缺少文采,有些院里住的名人轶事完全可以写得更丰富更精彩,写得更生动些。所以几十年后回想当年组织有关人员做这件事时,既为我那时刚参加工作年经气盛有思想有朝气敢想敢干而自豪,又对这本街史后来的遗失而后悔。当时我组织被打倒人员写街史的情况,受到大栅栏派出所和宣武公安分局的表扬,分局为此专门发了简报,向市局领导和分局各单位通报我组织各种“有问题人员”采写街史的事迹与做法,号召全分局民警向我学习。我记得在分局专门为我发简报之前,分局秘书科曾把我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并让我带着这部《铁树斜街历史沿革情况》去谈情况,临走时我把《铁树斜街历史沿革情况》交给了秘书科存阅,后来工作太忙中心工作又有了新的转变,此事就逐渐淡忘了,《铁树斜街历史沿革情况》也就消失了,再也找不到了。

后来北京市公安学校得知了我的事迹,专门派人用小汽车从大栅栏派出所接我去北京市公安学校讲课,让我结合自身做好外勤民警工作的做法和体会,特别是熟悉掌握重点人口情况的做法、迅速掌握敌社情的做法和发挥“有问题的人”的一技之长,参加调查整理街史、画大型街面壁画的做法,讲述派出所外勤民警的工作,受到与会学员们的热烈欢迎,我的讲课多次被学员们热烈的掌声所打断。在回来的路上,送我回来的老师说我讲的课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我结合外勤民警工作实际,课讲得有理论有案例有创新,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并希望我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工作作出新成绩,将来有机会再来学校讲课。我陷入沉思,我瞳憬未来,幻想着我在警察这个神圣的岗位上做出成就绩,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刻苦工作,在不远的将来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警察,在全局上下都有名的警察,一个让人羡慕令人称赞的警察!

二十多年后,我果然又回到北京警察学院,我是作为院领导被调回到警察学院工作的!






最新回复 (64)
全部楼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