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8, 2, left]
敬一山 媒体人[/p][p=28, 2, left]
昨天是传统中秋节,月饼这个“民俗”点心再度成为舆论空间的“主角”。和往年多数批评“奢华月饼”不同,今年多了不少抱怨“没月饼”的声音。因为反腐的推进,很多单位取消了发放月饼的“传统”,让一些人感到很不适应,有媒体甚至称:一些执行者在借反腐之名拿掉老百姓应有的职工福利。[/p][p=28, 2, left]
防止“腐败月饼”的出现,是今年中秋前后反腐的一个重点。昨天中纪委公布的违反八项规定案例中,就有20人因违规发放月饼、福利、补贴等行为遭到处分。对一块小小月饼如此严防死守,难免会遭到一些不理解,毕竟对于多数基层职工而言,中秋节从单位领盒月饼是“传统”,似乎很难和腐败联系起来。[/p][p=28, 2, left]
但过去的教训证明,“借职工福利之名行腐败之实”,远比“借反腐之名拿掉老百姓应有的职工福利”更值得担忧。因为对机关事业单位等福利管理的不到位,一旦普遍承认发月饼的正当性,月饼的“含金量”就很难掌控,过去花样不断翻新的“天价月饼”“腐败月饼”就是明证。[/p][p=28, 2, left]
“月饼”虽然是民俗,但是,其能否成为财政供养人员的福利,还是需要清晰的边界。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如果是私营企业,不管多少钱的月饼,都发在明处,就不会有多少非议。可是对很多机关、事业单位来说,过去发月饼或月饼券,是当成一项“隐性福利”,或者标准远超常理,或者账务不透明。有些经济状况好的单位或者职位高的领导,往往借此大捞一笔。对这些不能纳入正当福利规范管理的,取消本是一种必然。[/p][p=28, 2, left]
所以,反腐反的是“腐利”,而不是职工的正当福利。其实就算单位不发月饼,对职工的福利影响也有限,真想吃月饼,去超市买几块,花不了多少钱。相比之下,腐败少了一个“搭便车”的机会。相信明智的人,不会因为单位少发几块月饼,就觉得反腐已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这样的声音,可能反是遂了那些对反腐心存忌惮的人的意。[/p][p=28, 2, left]
从这个角度说,月饼所引发的福利之争,印证了取消既得福利的复杂和困难。福利政策中有一个很著名的词叫“福利刚性”,指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只能接受上升不能接受下降的心理预期。尽管月饼不值多少钱,可当既得福利被取消,人难免会有不适应。普通职工如此,那些隐性福利的更大既得利益者,当然更是如此。[/p][p=28, 2, left]
一项福利的存在,总会有各种理由做支撑,发月饼是一种民俗,发各种节日券,当然也能找到相应说法。而对这些或大或小的福利,以反腐之名管制或许只能治标,还容易引发争议。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通过预算制度的推进,通过公职人员工资与福利制度的细化、完善与透明,改变当前福利发放过于模糊和随意的现状。月饼发在明处、发得合法合理,自然就不会有这么多争议。[/p]
声明:
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