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完成GDP2955.12亿元,增长10%,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七成以上工业大类实现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远高于国内同类城市;外贸总量上升至全省第二;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近32亿元;累计进口原料设备增幅达80.6%;不良贷款率水平全省最低…… 来自泉州市统计局的这样一组数据,是今年以来泉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有力见证,更折射出泉州保持相对较快经济增速的巨大潜力。面对着依然曲折的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身处于“三期叠加”阵痛的国内宏观环境,泉州政企携手,深耕实体经济,激发民企活力,拓展内外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取得了质量和效益上的新收获。
实体经济底盘稳
规上工业增幅达同类城市两到三倍
今年以来,尽管全国市场需求相对低迷,但得益于我市大部分工业企业产品市场需求相对刚性,全市工业生产在全国总量靠前的地级市中,保持着较高增长水平。
数字是最直观的见证——1至7月,我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3.71亿元,增长12.1%,增幅远高于苏州、无锡、唐山等地,达到这些城市的两到三倍。产业是最具体的例证——今年前七个月,全市37个工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增速保持增长,其中25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11个行业增速达20%以上。
令人振奋的是,作为泉州的拳头产业,今年前七个月,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等主要产业分别增长15.3%、11.4%和10.8%。尤其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纺织业,今年各月增幅均高于15%,上游行业纺织业增长的明显恢复,释放出服装和鞋业的原料需求回暖的可喜信号。
与此同时,一系列经济发展的前瞻性指标正从各个角度昭示着泉州经济的发展潜力:7月,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10.9%;1—7月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长17.9%;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比去年同期高16.9%;7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了14.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从3月的99%上升为100%,显示出工业需求出现逐步恢复的迹象。
民营企业劲头足
亿元企业产值增长近两成
加快技术改造,更新商业模式,强化品牌塑造……今年以来,泉州企业各施所长,奋力转型升级,让原本就具有刚需优势的泉州制造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着良好的竞争力。
市场的回应颇为积极,前7月全市产销率97.3%, 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许多企业线上线下两手抓,上半年全市网上销售额500多亿元,增长26%。良好的销售业绩带动着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2.4%,全市企业营业利润增长19.7%。全市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249.9%,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越是逆境,大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愈加显现。在经历去库存的“壮士断腕”之后,今年全市大企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1至7月,全市亿元以上企业达1315家,同比增加145家;实现产值4814.82亿元,增长18.0%,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0.2%,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个百分点。
大企业中流击楫,小微企业也不甘示弱。随着我市国家级金改、综改的深入推进,企业发展活力加快释放,全市创业氛围十分浓厚。自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截至7月底,全市新增企业5.49万家,增长了62.8%。
外贸出口亮点多
纺织鞋服出口额占全市六成
放眼依然较为暗淡的世界贸易市场,泉州外贸出口业绩显得颇为抢眼。1至7月,全市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80.2亿美元,总量超越福州上升至全省第二位,比增9.3%。其中出口103.2亿美元,增长19.7%,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创下今年新高。
纺织鞋服出口交出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出口额60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58.3%,单独拉动外贸出口增长13.4个百分点。重点产业勇挑大梁,各重点市场亦有稳定表现,欧盟、美国等高端市场增长明显,增幅分别达到38%和15.9%;中东市场出口增长强劲,增幅高达53.6%;对非洲、大洋洲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增幅分别为20.7%、33.5%和23.1%。
宏观层面可喜,微观角度亦可观,今年以来全市百家重点企业出口高速增长,累计出口50.1亿美元,增长26.7%,占全市总量的48.5%。民营企业自营出口积极性显著提高,今年新增出口备案企业534家,比增34.2%,出口总额达63.1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量的61.2%,撑起了半壁江山。
结构调整步伐实
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近32亿元
告别了高消耗实现高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在全国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的新阶段,我市正投入更多精力用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
高新技术产业初显峥嵘,前7月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1.97亿元,比增13.0%,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全市民企相准机遇,积极转型,上半年累计进口生产用原材料、机械设备18.9亿美元,增幅高达80.6%。
节能降耗成效可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4%,降幅同比扩大两个百分点,工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积极变化清晰可见。
投资领域的结构优化同样明显,今年以来民营投资增长30.3%,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9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5%,民间资本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作用更加凸显,发展活力也更加突出。此外,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7.2%,均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
记者 朱娟娟 l来源泉州晚报
声明:
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