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名的由来

静流 2013-4-29 1643

[p=24, 2, left]吐蕃王朝最初将其本部,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和雅隆河流域一带,划分为四个“茹”。又因雅隆河谷是吐蕃王室的发祥之地,拉萨是吐蕃王朝的首府所在,故合称拉萨河流域的“伍茹”和雅隆河流域的“约茹”为“卫”,意为中心部分;将年楚河流域以西的“叶茹”、以北的“茹拉”合称为“藏”,意为雅鲁藏布江上游南北两岸地区。“卫”、“藏”合在一处,统称“卫藏 ”,即吐蕃王朝之故地。后来被其征服的青藏高原北部和东部地区,则被称为“多康”。“多 ”是“路口”,“康”乃“区域”,“多康”联用则意味着吐蕃外围地区。随着吐蕃王朝向东北方向的武力扩张,“多康”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后来又把黄河上游到河湟谷地的区域称为“朵思麻”,即“多康”之延伸部分。因为这一地区包含了阿尼玛卿山和朵拉仁沃山,故又被称作“安多”。“多康”的其余部分则继续沿用旧名“康区”。吐蕃时期,乃至其灭亡后延绵四百年的大分裂期间,当地住民仍习惯把青藏高原分为“卫藏四茹”、“多康”和“朵思麻”三大部分。[/p][p=24, 2, left][/p][p=24, 2, left]元时,藏区被归入“西域”的范畴。西域各族,包括藏族,被统称为西蕃(或西番),这是第一次在称呼藏区的“蕃”字前面加上表示方位的“ 西”字。但是“西藏”却并不是从“西蕃”或“西番”演变而来的。[/p][p=24, 2, left][/p][p=24, 2, left]现在意义上的“西藏”一词最早出现于《清实录》康熙二年(1663年)八月丙申条中:“西藏班禅胡土克图故,遣官致祭。”但此时的“西藏”一词还没有成为一个固定的地域名称,清朝文书中对这一地区的称呼仍然比较混乱,如土伯特,乌思藏,藏等。[/p][p=24, 2, left][/p][p=24, 2, left]1721年清军驱逐侵扰西藏的准噶尔部后,康熙大帝撰写《御制平定西藏碑文》,其中有“爰记斯文,立石西藏”一语。这是以拉萨为主的卫藏地区首次被正式命名为“西藏”。[/p][p=24, 2, left][/p][p=24, 2, left]有关学者认为,藏语“卫藏”的“卫”字与满文“西方”的“西”字读音相近,加之卫藏地处中国西南,极有可能是“卫藏”一词先在满文中被误译为 “西边的藏”,从满文转译成汉语时又以讹传讹地变成了“西藏”。这或许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p]
最新回复 (1)
全部楼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