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近日宣布,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改革措施将于6月1日起实施,该措施包括优化公交专用道专用时段,允许部分社会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等。全国公交专用道总长度已超过1.8万公里。从专用到共享,背后是什么考量?在4月初召开的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交管局局长李江平指出,实践中一些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不够精细,存在公交专用道与公交运行线路不匹配、专用时段与公交运行高峰不契合、个别专用道利用率低等问题。为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改进管理优化服务,公安部推出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的改革措施。
公交专用车道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优化时段,将根据道路类型、交通状况、公交车班次密度等情况,科学调整公交专用道的专用时段,其他时段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第二,向部分社会车辆共享,主要是指在保障公交车运行速度的前提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允许单位班车、专用校车等大运力车辆在公交专用道专用时段通行。
上述措施,目的只有一个——更好利用公交专用车道的“闲置”空间,提升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众所周知,公交车道的专用,固然保障了公交车的通行效率,但现实中,也确实存在部分专用通道利用率不高,从而影响整体道路通行效率的问题。如不少市民反映:早晚高峰,社会车辆拥堵,而一些公交专用道车辆稀少;有的公交专用道是24小时的,但利用率较低。
此外,近年来,随着城市规划的调整,私家车保有量的攀升,轨道交通、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其他交通方式飞速发展,地面公交客流也出现了下降趋势,公交车对专用道的客观使用强度实际也在下降。因此,推进公交车专用道的合理共享,确实有必要,并且也有条件。
当然,这背后离不开更精细化的道路交通管理。比如,什么时候、什么道路适合向社会车辆开放公交车专用通道?现有的公交车线路、班次密度安排,是否还有优化空间,从而进一步减少对公交车道的无效占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结合交通大数据及市民反馈的基础上得出一个“最优解”。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在打造智慧交通体系,而处理好公交车道合理开放共享的问题,正是打造智慧交通的应有之义。
需要注意的是,推进公交专用车道的开放共享,不等于废除公交专用通道,更不等于在城市交通治理中不再坚持“公交先行”的理念。理想状况下的公交专用通道共享,应该是在不影响公交通行效率的前提下,方便社会车辆的通行,从而在整体上提升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而并非顾此失彼。要实现这一目标,也必然要求相关措施的制定要力求精细、精准,充分结合本地的道路交通状况。作为一种交通规则的新调整,在具体执行时也需要一个磨合和适应的过程,需要一定的“试行”阶段来观察实施效果,以作进一步优化。